欢迎光临天津新闻热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村里的养殖业依旧是传统农业的延长线

往年,从第一家“杀年猪”开始,我成长的小村庄里年味渐浓。不过今年的状况有些例外,去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猪疫突袭这个偏远村庄,村里至少八成生猪“死于非命”。据村里人讲,这场疫情是从附近的养猪场传来的。

在了解事情的经过中,我突然产生了一种“陌生”感,回想一下,村里上一次和这家养猪场有交集,还要追溯到2020年猪场兴建的时候了。当时,许多村民包括我父母,农闲时都到那里打过零工。村民们觉得农闲时有这么一个地方打工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然而事实是,猪场建成后,村民几乎没有再跟这个猪场打过交道。

从生猪流通上看,村里一般从镇上的猪贩子手上购买猪苗,从未在猪场买过猪;从粮食流通上看,村里每年所产的粮食,尤其是玉米这一重要的猪饲料从未被猪场收购过,粮食还是走以前的既有销售渠道;从人力资源流通看,猪场给村民带来的新增就业几乎没有。据了解,主要是猪场防疫措施严格,更倾向于长期工,不愿意用候鸟式的农民工。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现象,村民养猪,但想从它身上增收致富却很遥远。专业化的养猪场就在村子附近,但两者的经济利益链几乎没有交集。

此前,我并未认真思考过村里养殖业难以扩大的原因,但这次猪疫让我明白,养猪这种专业化的工作不是普通村里人耗得起的。村里损失生猪的人告诉我,从发现猪染病到死亡仅有几天的时间,村里每家的猪圈相隔这么远,但村里的猪几乎全部中招也就1个月的事,普通老百姓谁能处理这棘手的问题。

新春拜年,我又从部分村民口中了解到,村里也有人曾在外承包过猪场,但2021后便几乎全部撤回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承担不起饲料成本及时间成本。彼时正值猪价大起大落,当猪价处于低位时,一头猪的价格可能都不及饲料成本多。而且规模化养猪需要彻底从农活中脱产,因为养猪防疫一刻也不能大意。相比之下,农村自养猪仅有一到两头,可以使用粮食副产品如米糠、玉米面喂养,且这个过程不耽误农活。可见,规模化养猪与自养生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话题。

我想,村里其它被圈养的动物何尝不是受到饲料和时间成本的限制。我所在的山村有许多村民养羊,还有小部分村民养牛,但均不成规模,养羊多的也就100只左右,养牛多在十几只。在这个规模下,村民可以实现不脱产养殖,即一个养殖户平时的主业仍是种粮食,行有余力再行养殖。农地仍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如果将农地放弃转而去做规模化养殖无疑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家乡的养殖业不过是传统农业的延长线,它必须在不带来额外资金压力的前提下进行。

■新快报记者 刘艳爽

村民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天津新闻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天津新闻热线 tj.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