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为广大食品企业注入了强大信心。总部位于河北高碑店的首衡集团,通过持续扩大投资和产业升级,抢抓重点项目建设,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提升民生保供能力。
首衡高碑店市场鸟瞰图
10月29日,是首衡高碑店市场启动运营9周年。首衡集团承担的国家级重点项目“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正在热火朝天施工。首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一期工程将在11月份交付,计划年内启动运营,进一步夯实京津冀区域民生保供根基,也为首衡高碑店市场运营9周年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量足价稳 筑牢保供稳价压舱石
作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菜篮子”,京津冀地区超过50%的蔬菜由该市场进行中转分拨,并通过各大城市二级节点或连锁渠道最终端上消费者餐桌。
在市场蔬菜交易区,园区内人来人往,交易繁忙,前来批发的采购商络绎不绝,挂着北方各地车牌的采购车辆在园区门口拍成长队。
“最近每天出货30多吨,我们与广东、广西、海南等产地签订了包销协议,从现在开始可以一直供给到春节,货源非常充足。”冬瓜经营大户宋洪硕介绍说。
公开信息显示,该市场入驻商家8700余户,覆盖400多个品类,2023年果蔬交易量1830万吨,交易额突破1340亿元,辐射全国13个省份。
加大投资 保供工程持续扩容提质
作为市民生活物资重点保供企业,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紧急状况下的保供需要,首衡高碑店市场给出的关键词是——“量”,即以“量”稳价的方式,增大市场蔬菜供应量,以保障能够持续托稳市民“菜篮子”。
“量”从何来?首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魏树俭认为,这得益于企业多年来不断地投资和完善供应链体系形成的优势。
首衡高碑店市场上接商户、采购商,下联种植基地、农户,是城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市场发挥企业“三农”生力军作用,与蔬菜主产区当地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新建细分市场和保供项目,不断增加“蔬菜大王”数量,以扩大市场农产品储备量。
目前,园区内有蔬菜经营商户2000余户,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容,上、下游商户数量也会同步增加,进而推动产业链协同配合,带动商户们集聚发展,“超级菜篮子”的体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齐头并进 五大项目规划赋能新优势
回想9年前的2015年10月29日,首衡高碑店市场承载着打造首都民生保供“绿色护城河”的使命启动运营,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自2021年起稳居全国交易量最大单体批发市场的宝座。
而首衡集团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切实承担起了民生保供的职责。特别是在2020-2022年期间,首衡高碑店市场配合国家大局,累计为京津冀地区输送应急保供农产品875余万吨,托稳了整个京津冀的“菜篮子”。
也正是在应急保供的实践中,首衡集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保供能力。建设“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就是首衡集团从未来民生保供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推进的一项重点项目,并在2023年被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批复为国家重点项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项目对于保障首都的民生物资供应安全和价格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魏树俭说。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2亿元,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项目将很快正式交付,并在年内启动运营。根据建设规划,一期项目启动运营后,将与多家保供单位紧密合作,建立应急保供联席机制,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精准调拨,显著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应急物资保供能力。
魏树俭介绍,接下来首衡集团将围绕在河北构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核心定位,扎实推进包括“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河北保定高碑店一级铁路物流基地工程在内的五个重大项目,以食品行业领航者的责任担当,全面推进产业创新与民生保供、乡村振兴等社会事业的融合发展。
顺应时代 提升圈层消费创新功能
多年来,魏树俭对农批行业目前的发展难点、热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他表示,变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农批市场要通过自身能力的增长,去拥抱这种变化,拥抱创新。
首衡是幸运的,他们的很多规划和实施方案,也得到了高碑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自2023年以来,高碑店市委、市政府已举办了10期首衡京津冀电商精英培训。活动中,邀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资深讲师,精心设计专业课程,并携手首衡集团提供电商创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多方共同努力打造了一个创新开拓的新平台。
首衡集团积极组织电商培训助力商户进军电商领域
各方努力下,依托品类丰富的实体市场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帮助,首衡集团将优质农产品与庞大的普通消费群体进行连接。通过首衡集配与云市集,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 “云逛”首衡市场,享受足不出户就可以批发价“直购”的快乐。
从功能单一转变成多业态均衡发展,首衡高碑店市场展现出现代农批市场的灵活性与创新力。魏树俭不禁感慨,具有新消费、新流通模式的24小时不打烊首衡高碑店市场,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